close

去過日本 , 就一直念念不忘日本的有秩序有禮貌還有守規矩, 乾淨整潔等等很多優點 ~

做生意的攤販或店家的服務態度, 路上遇見的小學生或幼稚園孩童, 西裝筆挺的上班族

在電車上公車上 , 不論是不是在尖峰時段 , 大家真的都很有禮貌也很有秩序 .  

不論是到哪間店 , 永遠都只有看到他們親切和認真的態度 ~ 90度的鞠躬更是常見!!

在京都一間有名的豆腐店,我們點的餐點剛好賣完,一般某樣餐點賣完我們都很自然的點其他的,

在台灣有的還管你要吃不吃勒......妳要多問幾句 , 搞不好還會被冠上 " 奧客"的封號.

但沒想到店家卻是一直向我們道歉,甚至在上菜的時候還附上兩樣點心送給我們吃......

在日本的每一天 , 真的是讓我和老公一直惦記和回憶著 ....

還記得在大阪 , 晚上和老公牽著手在散步時 , 我們多希望孩子將來是在日本受教育

不過 , 一切也只能空想 . 所以我和老公必須要先要求自己還有想好該怎麼教育孩子

對他將來才能有正確的觀念 

(我實在很怕 , 將來送去上幼稚園的時候會得一堆公主病回來emo1-11  )

  

 

很多人都說 , 第一胎照書養 !!  我想 ~ 應該是這樣沒錯

不過我有興趣的都是關於在教育方面的書或是參考別人分享的文章

生活上的哩哩叩叩 , 就問好友或是平常亂搞一通 , 久了上手就好啦 ^2^

現在行動上沒辦法太自由 , 所以大部分都是在網路書店找書 , 有喜歡的再找一天去誠品實際看看內容 !!

這兩天看了德國媽媽和今天一大早看到的日本媽媽的教育書籍 , 讓我好~~~~喜歡 

該是找一天前往書店好好的給他翻閱一下囉!!!

 

現在也來給她大力的推薦一下這本書吧阿~~ 

 

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教出守規矩、有創意、懂得團隊合作的好孩子|孫玉梅/愛立方專家顧問團 策畫|9789865947163/9865947161|野人文化

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教出守規矩、有創意、懂得團隊合作的好孩子


<內容簡介>

對日本媽媽來說:
孩子可以愛,但不能寵壞!
與其給他一切,不如教他方法!

為什麼日本人即使面臨311核災,仍然如此井然有序?
為什麼日本的建築、藝術、設計,其創意與細膩總是讓世人耳目一新?
答案是:教育。

當一個華人媽媽看到一個日本孩子,會有什麼樣的衝擊與省思?同樣身為東方人,日本的街道為什麼比較整潔,日本的孩子為什麼比較有禮貌,日本人為什麼比較遵守社會規範?此書以生活化的例子,清楚呈現中日教育觀念的差異,並且提出既簡單又實用的教養建議。

你最頭大的教養問題,日本媽媽這樣教:

‧孩子有好身體不是呵護出來的?
→讓孩子穿得少一點,動得多一點,鍛鍊耐凍力,孩子身體自然好!
→好體質靠鍛練,意志力靠磨練!
‧孩子不愛做家事怎麼辦?
→把家事變成遊戲,試著讓孩子當家做主!
‧孩子在超市哭鬧,不買零食就不離開,怎麼辦?
→冷處理也是一種處理,孩子犯錯時,不用急著責罵,等孩子冷靜下來,給他選擇的權利,並說明他做錯了什麼。

日本媽媽這樣教出負責任、有創意、懂得團隊合作的好孩子!

˙讓孩子自己背書包、自己走路上學→父母無法幫孩子背一輩子,這樣教孩子負責任!
˙對孩子的愛給一半,藏一半?→孩子越早獨立,長大越有能力,這樣教孩子獨立!
˙做錯了輕輕敲手,做對了微笑以對→與其說教不如調教,這樣教孩子守規矩!
˙乖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團隊合作比個人能力重要→從「兩人三腳」遊戲,這樣教孩子團隊合作!
˙好奇心、想像力和動手做三大能力缺一不可→從動手做孩子最愛的玩具開始,這樣教孩子創造力!

45條日式「武士道」教養法,教出負責蹈矩的好孩子!

˙武士道教養1:自己的書包自己背,自己的事自己做
˙武士道教養2:培養好習慣要有耐心,糾正壞習慣要有信心
˙武士道教養3:以詢問取代決定,以討論取代命令
˙武士道教養4:愛孩子,批評兩次,表揚三次,教他五次
˙武士道教養5:與其發脾氣,不如冷處理


★本書特色:

1.世界媽媽教養系列以各國媽媽特殊的教養觀為切入點,題材特殊。本系列書已出版《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猶太媽媽這樣教理財》、《美國媽媽這樣教獨立》預計一季出版一本。
2.理論清晰,全書均以一個家庭的生活經驗為例說明,教養概念生活化十足,貼近父母的教養需求。
3.全書為完整的情境互動故事,一章一個教養情境,可讀性佳,脈絡清楚。
4.各篇文後附日式武士道教養法:深度探討釐清教養觀點,日式「武士道」教養一目了然。
5.文前附教養情境模擬測驗表:不論你是嚴格虎媽、使命必達的直昇機父母,還是講究規矩的日本媽媽,都能從中發現自身教養盲點與優點,進而調整腳步,讓親子互動更良好。


★推薦:

˙每個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李偉文(日劇教養達人、親子作家)
孩 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 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這本《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值得所有父母親 思考與學習。

˙好教養就在理所當然的小事裡!──大橋佳代子(親子作家)
從小幫忙做家務,書包自己背,處處為別人?想,盡量不給 人添麻煩……這些對於每一個日本孩子來?是理所當然的小事,但卻往往被我們的很多父母所忽略。很多亞洲媽媽認?只要孩子成績好就是最優秀的,所以不惜花錢 送孩子去補習班,孩子的每一天被安排得滿滿的,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
作者以細膩的觀察,簡素的文筆提醒了我們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其實就是從這些微不足道小事開始。

˙不要麻煩別人就是對自己負責──張尤麗(親子作家)
一 般的教養書都是個人的教養經驗分享,不會出現別人,也沒有小孩跟別人互動的描述。作者以母親的眼睛,去看日本人的教育優點,以具體情境描述,很是難得的理 性重於感性面。書中整理出的「武士道教養法」,我對照了以前在日本的生活經驗,真的都是生活中俯拾皆是的日式教養心法。


<作者簡介>

孫玉梅
資深記者、編輯,現從事中外兒童教育理論研究和策劃撰稿工作,致力於家庭教育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及圖書的寫作策劃,在多所知名早期教育機構擔任顧問等工作。出版過多部育兒、親子類圖書,見解獨特,理念新穎。

愛立方專家顧問團 策畫 
黃繹霖(教育心理學專家、兒童文學作家、嬰幼兒早期教育研究頂尖專家)
呂莉萍(朝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婦幼保健中心首席專家)
王 濤(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教育學博士、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協會會員)
葉 舟(心理學博士、心理解說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特聘教授)

★目錄:

 

 

 

【推薦】每個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李偉文(日劇教養達人、親子作家)
【推薦】不要麻煩別人就是對自己負責──張尤麗(親子作家)
【推薦】好教養就在理所當然的小事裡!──大橋佳代子(親子作家)

 


PART1 
放手而不放任
──養成好習慣從小時候開始、從小事做起!
禮貌謙讓,行事溫文爾雅,有板有眼,遇事沉著以對……如果你看過一些日本的電影或電視劇,相信都會對於日本人優秀的品德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實上,日本國民的良好修養,源於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不遺餘力地嚴格執行,以培養喜愛勞動、喜歡鍛鍊身體、守規矩、很有環保意識等特質。

 

讓孩子從小接受「武士道」教育──培養忍耐力的身心訓練
 謝謝阿姨!行李我自己背就可以了
 武士道教養1:為了孩子好,一定要捨得

 

培養做事能力,從進廚房開始
 讓孩子從小幫忙做家事
 武士道教養2:沒有天生壞孩子,只有不會教育孩子的懶父母

 

規矩比成績重要──讓孩子明白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從餐桌和地鐵學禮儀
 武士道教養3:守規矩懂禮貌,要從生活小事教起

 

自己的東西自己背──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父母無法幫孩子背一輩子
 武士道教養4:自己的書包自己背,自己的事自己做

 

少穿一點不生病──健康是鍛鍊出來的!
 穿得少,動得多,身體自然好
 武士道教養5:讓孩子成為挺立的大樹,而不是溫室的花草

 

把垃圾帶回家──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
 乾淨的市容,要靠大家維持
 武士道教養6:自己的垃圾,自己帶回家

 

愛,要給一半藏一半──孩子可以愛,不可以寵壞
 孩子,請你自己走路上學
 武士道教養7:父母做得越多,孩子學得越少

 

 

 

PART2 
舐犢而不護犢
──讓孩子獨立、自主、對自己負責
日 本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自主、獨立的精神,大部分家長都會要求孩子做家事,包括幫忙準備食材及洗碗、讓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及整理自己的書包、讓孩子自己去買 東西等。反觀華人家庭,不但過分寵愛孩子,捨不得讓孩子做家事,很多孩子甚至都上大學了,還要父母幫忙做事。我們應該向日本的父母學習,從小讓孩子整理房 間,處理自己的事情,訓練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幫忙
 媽媽,我不會剝蝦殼!
 武士道教養8:不狠下心來教育孩子,就教不出好孩子

 

把家事變遊戲,慢慢培養好習慣
 讓孩子從六歲開始自己洗衣服
 武士道教養9:孩子越早獨立,長大越有能力

 

多吃一點苦──訓練孩子的毅力
 別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武士道教養10:適度的保護是「愛」,過度的呵護是「害」

 

試著讓孩子當家──慢慢增加家事的分量與難度
 能讓孩子做的盡量放手讓他做
 武士道教養11:與其給他一切,不如教他方法

 

容忍孩子做得不完美──多給予孩子嘗試的機會
 肯定孩子努力的成果
 武士道教養12:培養好習慣要有耐心,糾正壞習慣要有信心

 

孩子跌倒,請他自己勇敢站起來
 孩子跌倒很正常,不必大驚小怪
 武士道教養13:以鼓勵取代安慰,讓孩子勇敢而不依賴

 

別替孩子做決定,給他選擇權
 孩子的大學,由孩子做主
 武士道教養14:少一點干涉,多一點支持

 

 

 

PART3 
尊重而不放縱
──教出幸福而自信的孩子
隨 著孩子漸漸成長,自尊心會越來越強,越來越需要一個自由而私密的空間。聰明的日本父母非常瞭解也非常重視這一點,不會隨便侵入孩子的私密領地,例如不隨便 進出孩子的房間。日本父母會像呵護情書一樣,呵護著孩子的領地。同時,在日本,很少有父母強迫孩子去做什麼,而是尊重孩子的意見或選擇,盡量給予孩子自由 發展的空間。

 

愛孩子,從尊重孩子的隱私做起
 噓,這是我的秘密!
 武士道教養15: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父母

 

尊重隱私,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爸爸媽媽,請給我一點自由!
 武士道教養16:給予適當的管教,而非過度的壓迫

 

尊重孩子的第一步──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孩子要進步,爸爸媽媽也要進步
 武士道教養17: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學會和孩子平等溝通
 不要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武士道教養18:以詢問取代決定,以討論取代命令

 

溺愛不是愛──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說「不」
 不管!我就是要買零食!
 武士道教養19:溺愛讓孩子依賴,尊重讓孩子成長

 

鼓勵孩子打工──培養做事能力,累積社會經驗
 一切都要透過勞動獲得
 武士道教養20:只要孩子喜歡,就讓他去做,不適合再委婉提醒!

 

對每個孩子一視同仁──呵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打架一定有原因
 武士道教養21:孩子的自信與自尊,來自於父母師長的公平對待

 

 

 

PART4 
說教不如調教
──教出有愛心、有耐力、有修養的孩子
日 本人對孩子是因才施教的,孩子年紀不同,教育的重點就不同。孩子小的時候,多採取獎懲結合的「尼考?」原則;孩子稍大一些,就採取放養政策,不僅對孩子的 一些行為比較寬容,也會鼓勵孩子攀樹爬牆、獵奇探險等,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鍛鍊的機會,而不是單純地靠說教。溫暖地守候,細心地聆聽,親切地交流,言 傳身教,孩子才會成為一個有修養、有愛心、有耐力的人。

 

「尼考?」原則──獎懲結合,才能讓孩子均衡發展
 做錯了,輕輕敲手;做對了,微笑以對
 武士道教養22:愛孩子,批評兩次,表揚三次,教他五次

 

冷處理也是一種處理──孩子犯錯時,不用急著責罵
 稍微冷落孩子,忍住管教的衝動
 武士道教養23:可以冷處理,但不能傷害孩子

 

身教重於言教──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為了孩子,父母不能麻木不仁
 武士道教養24:教育孩子之前,先嚴以律己

 

讓孩子盡情哭──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問他為什麼哭
 孩子哭了不必急著哄
 武士道教養25:與其發脾氣,不如冷處理

 

餐桌就是課桌──讓孩子明白食物來之不易
 趁機為孩子上一堂「食育」課
 武士道教養26:就算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孩子吃飯

 

不管教,就等於放任──把孩子教好,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教育應該是一種理性行為
 武士道教養27:應該管教的時候,就要嚴格管教

 

 

 

PART5 
自重而不自私
──讓孩子懂得分享,學會與他人合作
許 多華人父母很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什麼都依著孩子,讓孩子自由發展,結果造成現在的孩子確實越來越有個性,另一方面卻漸漸以自我為中心。日本很注重培養孩 子的團隊合作精神,而非強調個人的能力。所以,日本人的團隊精神與協作精神比較高。我們應該向日本父母學習,注意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這樣才有利於提 升孩子各方面的特質。

 

團體的力量大於個人──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乖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
 武士道教養28:要讓孩子學會合作,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風靡日本小學的「兩人三腳」──團結精神要從小培養
 從遊戲中學習合作
 武士道教養29:從小事做起,從小時候開始

 

考試不排名──團隊合作比個人能力重要
 家事一起做,做得又快又好
 武士道教養30:獨立而不自利,順從而不盲從

 

讓孩子學會與人友好相處
 經常帶孩子搭公車
 武士道教養31:願意與他人分享,他人才有可能與自己分享

 

讓孩子學會為他人著想
 別讓孩子眼中只看得到自己
 武士道教養32:引導孩子站在別人立場思考,別怕吃一點虧!

 

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讓孩子互相模仿,彼此學習
 我喜歡跟你一起玩!
 武士道教養33:父母的命令比不上孩子之間的互動

 

 

 

PART6 
順境不如逆境
──鍛鍊孩子的意志力與獨立性
毅 力也稱為意志力,是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重要特質之一。與華人孩子相比,日本孩子的意志力更堅強,這是由於日本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視鍛鍊孩子的毅 力。華人父母也應該明白強者不是寵出來的,也不是慣出來的,而是在逆境中鍛鍊出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因此,父母應該要千方百計地為孩子提供鍛鍊的機 會,不斷地提高孩子的毅力。

 

要讓孩子有毅力,先建立他的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尋找鍛鍊孩子的機會
 武士道教養34:能走路就別坐車,能爬樓梯就別坐電梯

 

喜歡的事就要堅持做下去──唯有堅持才可能成功
 媽媽的鼓勵,讓手塚治蟲從醫學博士變成漫畫家
 武士道教養35:教育經驗可以借鑒,但不可以完全複製

 

真的愛孩子,就讓他出外闖蕩
 離開父母的保護,體會生活的艱辛
 武士道教養36:懂得適時放手,才是真正的愛

 

藉由耐寒訓練,鍛鍊孩子的體質與毅力
 鍛鍊體質要從小開始
 武士道教養37:好體質靠訓練,意志力靠磨練

 

鼓勵孩子體驗生活中的困境
 養出不生病的孩子,多走路好過多吃補
 武士道教養38:讓孩子沐浴在陽光中,也接受風雨的考驗

 

家裡再有錢,孩子也要窮養──灌輸孩子節省惜物的觀念
 節省的孩子比較能吃苦
 武士道教養39:節省,是為了真正的富有

 

 

 

PART7 
鼓勵而不壓抑
──藉由實際參與,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創 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可是與日本的孩子相比,華人孩子的創新能力似乎有些欠缺。之所以有這樣的差距,原因在於日本的家長從小就注重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 幫孩子買玩具時,會選擇可以自由組裝的玩具;父母不僅鼓勵孩子提問題,鼓勵孩子有獨立的想法、看法,而且會經常帶孩子到圖書館等地方開闊眼界,有意識地培 養孩子的創新思維。

 

自己做玩具──開發孩子的創造力
 買來的玩具比不上自己親手做的
 武士道教養40:培養創造力,從零歲開始

 

培養動手能力,從生活小事著手
 鼓勵孩子經常動手做玩具、做料理
 武士道教養41: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開始,培養更多興趣

 

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時常發問是創新的基礎
 孩子問問題時,千萬別說「我在忙」
 武士道教養42:想要激發創造力,要先培養好奇心

 

想像力與創造力成正比──尊重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
 創新的發明,來自於豐富的想像力
 武士道教養43:創造情境,張開想像的翅膀

 

讓孩子在遊戲中學創新
 設計各種遊戲讓孩子參與
 武士道教養44:讓孩子從做中玩,從玩中學

 

鼓勵孩子異想天開、大膽聯想
 運用已知的經驗去解決未知的問題
 武士道教養45:希望孩子有創意,父母要先有顆童心

 

 

 

 

 

 

 

★內文試閱:

 

【推薦1】
每個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李偉文(日劇教養達人、親子作家)

 

   台灣民眾對日本的情感可以說是錯綜複雜,年輕人因為時尚流行趨勢而哈日,家裡老人家因為童年生長在日本時代,所以對日本文化自然會有一種鄉愁似的美好想 像,至於正在社會辛苦奔波的中年人,一方面因為商場的競爭與二次大戰的侵華歷史偶爾懷抱敵意,另一方又因為日本人的自律與求完美的龜毛精神不得不致上某種 敬意。
    至於我這些年來,因為隨著孩子成長在尋找各種有效的教養工具時,發現了日本的戲劇節目,覺得非常適合當作潛移默化養成孩子各種生活習慣的好幫手。
    雖然這些年日本的社會氛圍一直有些狀況,在環境變遷過程中也有許多年輕人適應不良,但是他們在學童階段的家庭教育普遍來說,的確令人佩服。
   我也非常認同這本《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的做法,因為負責、自律這些生活常規一直是我教養孩子最核心的努力目標,有許多家長聽信某些專家的話,說「父母 要當孩子的朋友」,以為一切事情都必須跟孩子「好好商量」,以致於孩子才剛學會走路、講話,父母就放棄管教的責任。其實父母就是父母,在孩子習慣與人格養 成的初期,不應該以「當孩子的朋友」為藉口,孩子必須聽從父母的話,從小要求他們負責任、守紀律,如此才有利於一路陪伴他們度過青春的叛逆與狂飆期。
    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規矩,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後果,是現代忙碌的父母最該學習的。有許多在職場上非常能幹頂尖的父母,忙得沒有時間陪 孩子,好不容易出現在孩子面前時,不是動口責罵、批評孩子,就是滿懷愧疚地寵溺孩子,結果養出一個沒有規矩又自我中心的小霸王。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 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這本《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值得所有父母 親思考與學習。

 


【推薦2】
好教養就在理所當然的小事裡!──大橋佳代子(親子作家)

 

從小幫忙做家務,書包自 己背,處處為別人?想,盡量不給人添麻煩……這些對於每一個日本孩子來?是理所當然的小事,但卻往往被我們的很多父母所忽略。很多亞洲媽媽認?只要孩子成 績好就是最優秀的,所以不惜花錢送孩子去補習班,孩子的每一天被安排得滿滿的,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
作者以細膩的觀察,簡素的文筆提醒了我們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其實就是從這些微不足道小事開始。

 

【推薦3】
不要麻煩別人就是對自己負責──主婦張尤麗(親子作家)

 

  因為先生工作的緣故,曾在日本居住了四年,這期間我設法參加了千葉縣館山市的自主育兒團體「小雞會」,所以閱讀本書,格外有感覺。
  一般的教養書都是個人的教養經驗分享,不會出現他人,也沒有小孩跟他人互動的描述。本書作者是以一位母親的眼睛,去看別人的教育優點,以具體情境描述,很是難得的理性重於感性面。
   我一開始帶孩子就是在日本,所以很自然的照著日本人的方式教養小孩。在冬天十℃以下時,也讓寶寶穿著短褲長襪出門。有一次回台灣度假時,連等公車我都會 被不認識的陌生人提醒說:「你讓孩子穿太少了!」這時我會指著寶寶正在流汗的額頭讓她看說:「你看,她讓我揹在身上,熱到都流汗了。」日本是溫帶國家,冬 天在室內幾乎都會開暖氣,其實不冷。寶寶習慣當地的溫度後,回到台灣反而覺得很熱。路人是好心,認為想當然耳寶寶要穿多點;這種「想當然耳」,好的就是內 化,糟的就是以訛傳訛了。
  日本的一些日常生活習慣,我也這樣延用在教養上。
  小孩出門會用日語說:「我出去了。」我就會接著說:「要回來喔。」她到家時要說:「我回來了。」吃飯前會等家人坐定,雙手合十姆指壓著筷子說:「要開動了。」吃完飯後要說:「謝謝招待。」甚至連睡前要跟父母道晚安,也是來句日語:「OYASUMI。」
   當孩子的理解能力還不夠時,透過每天每天的日常使用,把生活習慣內化成一種根深柢固的反射性禮貌動作。現在孩子大了,我就能夠體驗出它其中的奧妙。雖然 是使用日語,但是這樣的日常三餐的平常互動,孩子知道透過這樣固定的對話,時時表達出對家人的感謝與關心。愛不愛不一定只有口說和擁抱,反而這種反射性的 關懷對話,更合乎我們華人的民情,才是自然而然的表達出家人的關懷。
  書中整理出的「武士道教養」,我對照了以前在日本的生活經驗,真的都是日本人生活中俯拾皆是的日式教養心法。以下就舉例說明,對照給大家參考:
   ˙武士道教養6自己的垃圾,自己帶回家:在育兒團體「小雞會」的規則中,要求大家要把寶寶的尿布,還有午餐的超市塑膠便當盒帶回家丟掉。因為聚會是固定 借用公家的場地活動,增加的垃圾,要自己處理。甚至我到日本太太家玩時也發現,她們要幫寶寶換尿布時,要先跟主人家告罪一番,換下來的尿布,一樣會包起來 帶回家丟掉。後來朋友到我家來玩,如果她寶寶要換尿布,我也會給她一個塑膠袋或是用報紙包起來再丟。因為家裡沒人用尿布時,不會天天倒垃圾,不包起來很容 易就發臭。
  ˙武士道教養26就算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孩子吃飯:我們在日本時,住的是公司的家族宿舍,所以遇到的都是日本人。我老公告訴我 說,樓上的山崎先生因為每天回家時間都深夜,小孩都睡了。為了跟孩子有交集,早上他會做好全家的早餐,陪孩子們以及也要上班的太太聊一聊,然後再去公司。 除了陪孩子,也有陪太太的。朋友岸部的先生也是這樣,會在八九點回家吃晚餐,然後再回公司加班。甚至晚上十點在電車站的蛋糕專櫃,都會看到很多應酬喝醉酒 才要回家的先生們,提一個蛋糕回去陪罪。
  ˙武士道教養29從小事做起,從小時候開始:育兒書會告訴家長,先是大人懷抱孩子,手拿湯匙用小指勾 住寶寶的手指,然後餵寶寶。多次下來,寶寶就學會把有食物的湯匙放進嘴裡的動作,接著就可以自己吃東西。因為寶寶開始學習吃副食品時,除了讓寶寶習慣大人 的口味和學習咀嚼外,能夠自拿湯匙進食而不是大人餵,更是重點。在日本最簡單的外食,就是拉麵店。只要是帶小孩走進去,還不用開口,服務生就會主動送上小 孩用的塑膠餐具。大概一歲半以後的寶寶,就有自己進食的能力,所以跟著家長在外面吃飯,也會快樂的自己吃。
  ˙武士道教養33父母的命令比不上 孩子之間的互動:孩子有些食物不愛吃,在親子聚會時,日本媽媽們會替敢吃青椒或是青菜等食物的孩子拍拍手。然後告訴自己的孩子,你看匠好厲害喔,青菜一下 子就吃光光。在這樣的同儕互動影響下,孩子都會有勇氣去嚐試不敢吃的食物,或是不敢玩的器材。小公園有個簡單的滑繩,我家小孩一看別的哥哥姐姐抓著就滑了 下去,就算對他而言看起來很高,也是抓著就滑下去了。
  當我回到台灣時,循著當年參加「小雞會」的模式,也成立了無門檻的戶外親子「2266新 竹親子聚會」。曾經有過高達三十七對破八十人參加活動的紀錄,這應該是全台灣最大的親子聚會了。除了新竹動物園的沙坑外,聚會活動的地點都是戶外的免費場 所,這樣小孩可以順應天性,有空間可以奔跑嬉笑,不會干擾到別人。活動時間是從早上十點到傍晚三點,參加的親子們都照著要求:自己帶便當和飲水來,自己開 車或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來。這樣訓練下來,不會開車的也會開,不會做飯的也會煮個蛋做飯糰。
  正如書中提到的:「不要麻煩別人就是獨立」「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我相信媽媽們都獨立了,孩子也會獨立、自己對自己負責。

 


【摘文1】
讓孩子從小接受「武士道」教育
──培養忍耐力的身心訓練

 

與華人孩子相比,日本的孩子更堅韌、自律,這是因為日本人更注重孩子禮儀、自立、抗挫折、創新等方面的教育。日本的父母認為,唯有讓孩子受到「以忍耐為主」的身心訓練,才能讓孩子變得堅強。所以,即使是冬天,他們也會讓孩子穿得很少出去跑步。

 


  五月,我應日本東京一個民間寫作組織的邀請,到東京參加一個寫作交流會。儘管只是和家人小別幾日,心裡多少有些不捨,畢竟是第一次遠離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此外,由於是第一次出遠門,還帶著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心情除了興奮外,還有肩負重任的緊張感。
小女孩叫靜子,是朋友張小玲的女兒,一個日本人與中國人的混血兒。春節前,張小玲帶靜子回來過年。由於工作的原因,張小玲自己先返回日本,暫時把女兒放在外婆家。前陣子張小玲得知我近日要去東京,就打了電話給我。
  「嗨,簡寧,想麻煩你幫忙帶靜子回東京!」
  「好啊,沒問題。」
  「那就辛苦你了。」
  「哎,跟老朋友還客氣什麼,你真的是被日本人同化了,禮數這麼多,累不累啊!」
  「呵呵,靜子這一路上就麻煩你照顧了!」
  放下電話,我浮想聯翩,原本印象中那個大咧咧的張小玲到哪裡去了?人真是善變的動物,似乎很容易被環境同化。
  無論如何,原本一個人的東京之行,有了一個小小的旅伴,相信這一路上不會太寂寞。

 

◆謝謝阿姨!背包我自己背就好!

 

  出國當天早上,老公先陪我坐車到靜子的外婆家接她。
  見到我與老公,靜子馬上彎腰鞠躬,高聲問候:「阿姨、叔叔早安!」然後開始收拾自己的行李,將手帕、牙刷、牙膏、湯匙、筷子、水杯都塞進一個背包裡。等她收拾完,我們便奔向機場。
  上飛機前,一切都很順利。意外的是,靜子一路上沒有麻煩我多少。當我想幫她拿背包時,她卻堅持要自己背。
  「謝謝阿姨,我自己背就好!」靜子一邊對我鞠躬點頭致謝,一邊委婉地拒絕。
  聽說日本人愛乾淨,不知道是否因為這樣,靜子才堅持自己背背包?我胡亂猜測著。
  從機場大門到登機,靜子就這樣自己背著背包,跟在我的身後。
  飛機上,靜子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問她任何問題,她都會很有禮貌地回答,聲音不高不低,態度溫和謙恭。遙想當年性格外向開朗、大大咧咧的張小玲,再看看眼前靜如處子、落落大方的女孩,越發覺得母女兩人沒有一點相像的地方!
  思緒天馬行空,還沒來得及想出答案,飛機很快就到了日本東京上空。

 

  東京風和日麗,晴空萬里。一下飛機,輕風拂面,心曠神怡。踏上他鄉的土地,遇到這樣的好天氣,真令人開心!
  靜子的媽媽張小玲已在機場大廳等候多時,寒暄之後上車,東京熱鬧而繁華的街景立即呈現在眼前。
  東京是一座適合旅遊的城市,新宿區是其中一個著名的景點。據說日落時分的新宿相當詩情畫意,一抹殘陽與不遠處的富士山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別具風情的山水畫……
  車子一路前行,風馳電掣,不一會兒就到了張小玲家。
   儘管是第一次來她家,卻不感到陌生,因為我們在網路上聊天時,她曾經把她家的照片傳給我看過。倒是她的老公淺野,雖然在他們回國時有幾面之緣,卻依然覺 得陌生。或許是因為他老是不停地點頭、致意、客套,雖說禮多人不怪,但日本人的禮節也太多了,這樣一來反而讓我有些拘束,也得一個勁兒地客套,一個勁兒地 點頭致意,真累人!

 

◆教養鐵規則1:為了孩子好,一定要捨得!

 

  吃過晚飯,我先去洗澡。洗完澡,看時間還早,就與張小玲天南地北地聊天。
  有意無意的,我又想起在飛機上的複雜情緒。
  「你家靜子怎麼不像你這樣爽快呢?我簡直懷疑她是不是你的女兒。」我調侃道。
  「怎麼了?她惹你生氣了嗎?回頭我得好好說說她。」
  「不是,我只是覺得她與你的性格不同,與一般孩子也有些不同。比如,我想幫她拿背包,要是其他的孩子早就把背包給別人拿了,可是她竟然拒絕了。」
  「呵呵,靜子不讓你幫她拿背包,是因為不想麻煩你。」
  「她小小年紀,怎麼會想到這一點,真是難得!」
   「不是難得,是因為她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在日本,父母從小就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麻煩別人,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耳濡目染,自然就養成 習慣。●靜子每天早上起床,都是自己穿衣服、吃早餐、整理書包。所以,將她留在外婆家,我很放心。每天早上她整理書包時,我都會在一旁仔細看著,有時她會 在裡面裝一、兩個玩具,表示這天她不覺得累,有時間玩。反之,不帶玩具的時候,就表示她覺得累了。」

 

  「如果她累,就叫她少裝兩個玩具吧!」
  「不,無論她要裝幾個玩具,我從不干涉,頂多提醒她:靜子,書包好像有點重!」
  「你太棒了!」
  「呵呵,她去上幼稚園,都是自己背書包的,別的孩子也這樣。」
  「讓這麼小的孩子自己背書包,你不心疼啊?」
  「當然心疼,靜子畢竟是孩子呀!可是一味地心疼,就無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況且她快要上小學了,不訓練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麼行啊?」
  「嗯!你在日本待了這麼久,教養方式也不一樣了,說說看,日本與華人的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呢?」
  「當然有很大的差別。提到日本的教育,就說來話長了……」
  從靜子不麻煩別人的表現,我們很快就將話題轉到了孩子的教育問題上。
  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張小玲認為,與華人孩子相比,日本的孩子更堅韌、自律,這是因為日本人更注重孩子禮儀、自立、抗挫折、創新等方面的教育。

 

  ●「舉例來說,日本的父母認為,唯有讓孩子受到『以忍耐為主』的身心訓練,才能讓孩子變得堅強。所以,即使是冬天,他們也會讓孩子穿得很少出去跑步。」●(參見P.246)

 

  「在華人社會,如果冬天讓孩子穿那麼少出去,別人肯定會懷疑孩子的父母是哪根神經斷了?還是腦子進水了?可是在日本,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他們是以『武士道』的精神教育孩子──不僅從小開始鍛鍊體質,也要學習禮儀、節約、合作精神!」
  「嗯,這次來日本,我總算大開眼界了。」
  「還有,日本的孩子很有禮貌,出門時會對家人說『我走了』,進家門時會說『我回來了』。出門前會告訴家人大概幾點回來,如果會晚點回家,就會提前打個電話給家人。這幾天,你不妨再看看日本人如何以『武士道』精神教育孩子。」

 

  ●無論是從小教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麻煩別人,或是讓孩子在冬天只穿一件毛線衣出去跑步、鍛鍊體質,都反映了日本家長的教育態度:如果真正為了孩子好,一定要捨得,而不是一味地寵愛。●
  
  在華人社會,父母似乎總認為品德教育是學校的責任,自己只要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就可以了。事實上,華人父母應該向日本父母學習,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創新能力與各種特質的培養。

 

 

 

【摘文2】
規矩比成績重要
──讓孩子從小事養成習慣

 

日 本的孩子吃飯時,總是安安靜靜地坐好,將盤裡的食物吃乾淨,父母不太需要分心照顧他們。在華人社會,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孩子吃飯時即使不吵鬧,父母也必 須先照顧孩子,等孩子吃完下了餐桌,父母才有時間吃飯。這一切,或許都是由於日本人重視規矩,從小教育孩子不給別人添麻煩。

 


  「簡寧,張小玲,吃飯了!」
  「好的,來了!」
  我們都在餐桌上就座後,才發現靜子與樂樂還沒有坐下。
  「靜子與樂樂都快點坐下吧!」見兩個小傢伙還在忙著端菜,我有些不好意思。
  「沒關係的,我們等一下就來。」
  菜全部上桌後,吳麗、靜子與樂樂一一坐下。
  「大家別客氣,快點吃吧。尤其是簡寧,入鄉隨俗,我就不幫你夾菜了,自己來吧。」
  望著滿桌中日合璧的飯菜,我早就食欲大開了,但在兩位男士與兩個孩子面前,我提醒自己必須注意吃相。我拿起筷子,慢慢地伸向餐桌上那份色香味俱全的沙拉。
  「阿姨,那我就不客氣了,先吃了。」靜子向吳麗打聲招呼後,開始吃飯。
  「媽媽,那我也不客氣了,先吃了。」即使在自己家,樂樂也像靜子一樣彬彬有禮。
  「在自己家也這麼客氣?」我再次大感吃驚,一般孩子早就搶著夾自己愛吃的菜了,有些孩子還會用手去抓,甚至有些父母早就幫孩子把愛吃的菜夾到面前的小盤子裡了。

 

  ●「俗話說『不成規矩,難成方圓』。讓孩子注重餐桌上的禮儀,其實是讓孩子形成一種規則意識,習慣去遵守一些必須遵守的規矩。」看我這麼吃驚,張小玲解釋道。●

 

  「呵呵,飯後咱們再慢慢聊,現在快點吃飯。簡寧,下次再來的時候,我讓你嘗嘗樂樂的廚藝。」
  「啊?你準備送樂樂去學廚藝?」我再次大驚小怪地看著吳麗。
  「是啊。日本有很多專門為孩子辦的廚藝培訓班,其目的是培養孩子愛做家事、愛勞動的好習慣。」
  「在華人社會,倒是美術班、珠心算班、書法班的廣告滿街飛!」
  「吃飯,吃飯!淺野先生,真是不好意思,這些女生話真多!」李平見我們幾個女人只顧著說話,連飯都不吃了,便出聲打斷我們的談話。
  「沒關係的,大家開心就好了,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愛說什麼就說什麼!」淺野先生呵呵笑著。

 

◆從餐桌和地鐵學禮儀

 

  不一會兒,除了淺野與李平,其他人都吃飽了。兩個孩子都把餐盤裡的食物吃得很乾淨。據說在日本,去朋友家做客,把自己面前的東西吃完是對主人的一種尊重。
   這一頓飯吃了一個多小時,整個過程中,兩個孩子十分安靜,父母不太需要分心照顧他們。這又讓我開了眼界。在華人社會,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兩個孩子在一 起吃飯時,即使不吵鬧,父母也必須先照顧孩子,等孩子吃完下了餐桌,父母才有時間吃飯。哪有像這兩個孩子這樣讓人放心的?
  這一切,或許都是由於日本人重視規矩,從小教育孩子不給別人添麻煩的結果吧
  「日本的父母從何時開始培養孩子守規矩的觀念呢?」飯後,我問張小玲與吳麗。

 

   ●「應該是六歲左右吧!六歲之前,日本人會讓孩子明白自己應負的責任與義務。之後,就會對孩子進行規矩教育。這些規矩很多,且因時因地而異。大多數規矩 都與禮儀有關,例如要求孩子對別人要有禮貌。同時,也培養孩子的自制力,讓孩子學會克制自己的行為,謹守社會規範。」●

 

  或許是前一天晚上沒睡好,吃完飯後,我開始猛打哈欠。
  「簡寧,來日本之後,還沒有去逛過街吧?」吳麗問。
  「昨天去張小玲家,今天來你家,哪有時間逛街呀!」
  「那麼我們下午一起逛街,讓李平與淺野下棋,怎麼樣?」
  「好啊,可是靜子和樂樂怎麼辦呢?帶他們一起去嗎?」
  「問一下他們囉。靜子、樂樂,你們想要在家玩,還是和我們一起去逛街?」
  「我們要在家玩!」兩個小傢伙異口同聲地說。
  「好,那我們現在就出發吧!」

 

  告別兩位男士,我們三人出了門。
  「我們要開車、坐地鐵,還是坐計程車?」下電梯時,張小玲問。
  「開什麼車,走走多好,既環保又健康,再說從我們家坐幾站地鐵就到東京比較繁華的地區了。我們可以搭地鐵去新開的一家商場,聽說那裡的東西很便宜呢!」
  「好,坐地鐵,看看日本的地鐵與家鄉的地鐵有什麼不同!」我興奮地說道。
  「好,我們就坐地鐵吧,日本的地鐵很棒!」吳麗開心地附和。
  張小玲、吳麗與我一路晃悠晃悠,走了約十分鐘就到了地鐵站入口。進地鐵排隊等待,不到三分鐘,一輛列車就呼嘯而來。跟著其他人上了車,才發現車上的人不多,我們三個找到了座位,先坐了下來。
  第二站應該是一個轉乘站,上來了很多人,有帶孩子的家庭主婦,有打扮得體的上班族,有奇裝異服的年輕人,有面容沉靜安詳的老人。每個人都井然有序地排隊上車,沒有一個向前推擠。
  「咦,都說東京是一個生活節奏很快的城市,我怎麼看不出他們有多快啊?」
  「什麼叫快節奏?非得在地鐵擠得要死,上下班時公車堵得要死,才叫快節奏嗎?」
  「簡寧,如果你在東京待久一點,就會發現這是一座非常有秩序的城市,人們在這裡有條不紊地生活著。不僅是東京,日本其他城市或鄉村也是這樣。」
  「為什麼?」
  「因為日本人很遵守公共秩序啊!」
  「這就是說,日本人很有自覺吧!」
   「確切地說應該是日本人重視規矩。在他們看來,孩子守規矩比考高分更重要。因為只有養成遵守社會規範的習慣,孩子將來進入社會才能變成守規矩的人。唯有 大家共同遵守規範,整個社會才會井然有序。所以,日本父母非常重視培養孩子遵守社會規範的意識。由於從小受到這樣的教育,孩子長大後自然而然就會遵守公共 秩序。」

 

◆教養鐵規則3:守規矩懂禮貌,要從生活小事教起

 

  到了下一站時,我們身邊站了一個帶著小男孩的媽媽,小孩大約四歲左右。我不由自主地起身,想把座位讓給孩子。
  孩子的媽媽大概看出了我的動機與目的,只是對我笑笑,依然拉緊孩子的手。
  「簡寧,坐下吧,在日本不用讓坐給孩子。」
  「為什麼?那麼小的孩子,出了危險怎麼辦?」

 

  ●「有兩個原因。其一,你看,我們這節車廂有四個孩子,不論是站著或坐著都很安靜,沒有亂跑亂動的,這是因為從小父母就教育他們在公車或地鐵上要守規矩,不能亂動。其二,日本人認為,讓孩子站著,可以從小鍛鍊孩子的堅強毅力。」●

 

  「現在不是都說要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嗎?日本父母卻給孩子定了這麼多規矩,真是難以理解。」
  「沒什麼難理解的。等一下出地鐵,你就能發現守規矩的好處了!」吳麗道。
  地鐵快到站時,前一節車廂有個四十歲左右的日本女人,突然神情激動地走到一個正在抽菸的美國男人面前,用英語哇啦哇啦說了一大堆。由於他們對話的速度很快,從小就沒好好學英語的我,就像聽天書一樣不知所以然。
  「吳麗,他們在說什麼啊?」
  「呵呵,到站了,下車再說。」

 

  隨著出站的人流,我們向出口處移動腳步。
  「剛才發生什麼事了?」我依然對剛才的事很好奇。
  「那個女人說,你不是小孩子,應該知道要有公德心吧,請熄掉你的菸!那個男的趕緊道歉並把菸熄了。」吳麗對我耳語道。
  「這樣啊,要是在華人社會,那個女人肯定會被別人當成愛管閒事的歐巴桑!」我不以為然地說。
  「噓,小聲點,說話別那麼大聲。」張小玲提醒。
  「為什麼?」
  「這是公眾場合。」
  「公眾場合?」我前後左右看了一下,人們都是低著頭一路走來,很少有人在說話,更沒什麼人大聲喧嘩。
  於是,我也像其他人一樣安靜地向前走著,耳邊傳來一陣陣噠噠的皮鞋聲,那麼清晰又那麼整齊。
  儘管出站的人很多,卻一點也不感到擁擠,更沒有亂哄哄的感覺。日本的地鐵,果然非常不同。

 

  或許這個不同,真的與日本人的守規矩有關。
  看來,回國後,我也要培養小強守規矩的觀念了。
  首先要制訂家規,包括:
  1.家裡來了客人,一定要打招呼,對客人要有禮貌,而且不能說謊,不能莫名其妙地發脾氣。
  2.坐公車或地鐵時,要好好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能亂動,不能大聲喧嘩,不能搶座位;沒有座位,就要安靜地站在媽媽或爸爸的身邊。
  3.一天只能看一個小時的電視,每週只能玩半個小時的電動。
  4.中午一定要吃飯,否則一星期不能吃零食。
  5.一定要按時睡覺,睡覺時一定要記得關燈……

 

  ●先讓他從小事做起,而且要一件件地來!●

 

 

 

【摘文3】
PART3 
尊重而不放縱──教出幸福而自信的孩子
   隨著孩子漸漸成長,自尊心會越來越強,越來越需要一個自由而私密的空間。聰明的日本父母非常瞭解也非常重視這一點,不會隨便侵入孩子的私密領地,例如不 隨便進出孩子的房間。日本父母會像呵護情書一樣,呵護著孩子的領地。同時,在日本,很少有父母強迫孩子去做什麼,而是尊重孩子的意見或選擇,盡量給予孩子 自由發展的空間。

 

 

 

學會和孩子平等溝通

 

強行阻止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讓孩子認為反正什麼事都是父母做主,我說什麼他們也不聽,以後我什麼也不說了。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讓他自己去權衡得失,是父母對孩子的尊重。當然,如果什麼都依著孩子,那就不是尊重孩子,而是放縱了!

 


  週六晚上,我帶小強去附近的公園散步,回到家已經九點多了。走進臥室,正想打開電腦,突然想起一件事。
  「老公,大島先生與夫人又邀請我們去做客了。」
  「是嗎?那我們下週六去吧。要帶小強嗎?」
  「嗯,反正他也見過大島夫人、大島俊啊。」
  「可是我擔心他調皮搗蛋,在人家家裡亂動東西,替我們惹麻煩。」
  「看緊一點不就行了?」
  「好吧!」

 

◆不要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去大島家那天,天氣非常好。走在路上,一陣陣涼爽的清風迎面吹來,讓人神采奕奕。
  大島夫人非常客氣地把我們迎進客廳。我先跟大島先生介紹張立和小強,再把帶來的禮物送給大島夫人。然後,大家在沙發上一一落座。
  自從進了大島家,小強的眼睛就沒有眨過,一會兒看看這,一會兒看看那,眼神充滿了好奇和驚訝。或許是因為他沒有看過這種日式風格的裝潢吧,例如拉門。如果不是老公一直拉著小強的手,他恐怕早就按捺不住好奇心,動手去拉拉門了。
  「張先生,你要喝咖啡還是喝茶呢?」我們剛坐下,大島夫人就非常客氣地詢問。
  「謝謝!我喝茶就可以了!」
  「簡老師,你還是喝咖啡嗎?」
  「嗯,謝謝!」
  不一會兒,大島夫人把茶、咖啡放在各人的面前,大家一邊喝一邊聊天,氣氛很快就熱絡起來。小強閒著無聊,開始在沙發上動來動去。
  「別亂動!好好坐著,不然大島阿姨家的大狼狗會跑出來咬你喔。」小強最怕狼狗了,所以老公用這一點來嚇唬他。
  「我家?狼狗?!」大島夫人狐疑地望著我們。
  「大島夫人,我老公這樣說是為了嚇唬孩子,不然他會因為好奇而亂動個不停。」我湊近大島夫人耳邊說道。
  「哦,明白了!」
  這時,大島俊回來了。一開門,他先對父母說了一聲:「我回來了!」見我們一家人都在,大島俊禮貌地打招呼:「叔叔好,簡老師好!小強弟弟好!」
  一見到大島俊,小強好奇的目光中又帶了幾分興奮,在沙發上更是坐不住。
  老公擰了一下孩子的屁股,本意是提醒他注意,不要亂動,大概是用的力氣太大了,他哇的一聲哭了出來。一時間,老公不知如何是好。
  「小強,不准哭!再哭,哥哥會笑你喔!」我又嚇唬他。
  可是小強不理我,仍然使勁兒地哭。唉,這下糗大了!
  看小強哭,大島先生與夫人倒是不怎麼緊張,也沒幫我們哄孩子,一副與己無關的樣子。唉,真丟人,此時真的有點後悔帶孩子來了。
  「小強,想不想跟哥哥去廚房玩?哥哥等一下要幫阿姨做飯。」等小強不哭了,大島先生試探著問。
  「嗯,想。」
  「大島俊,可不可以讓小強弟弟去幫你忙呢?」
  「可以啊,爸爸,我這就帶他去。」
  小強去廚房後,老公和我終於可以自在地喝茶與咖啡了。
  「我也去廚房準備一下。」大島夫人說完也進了廚房。
  不一會兒,大島夫人從廚房出來。
  「孩子們怎麼樣,沒打架吧?」
  「他們很高興呢,正在洗菜,不用太擔心。你們家的小強很好啊,會洗菜,也會做簡單的飯菜,對華人孩子來說這實在很難得啊!」
  「唉,這孩子好奇心太強了,對什麼都感興趣,也太調皮了。」

 

  「每一個孩子都有好奇心啊,如果孩子想要瞭解自己沒見過、沒玩過的東西,你們應該感到高興,而且要去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打個比方,如果小強對你們的拉門感興趣,我們應該怎麼做?」
  「應該告訴他,日本人的家裡大多用拉門,這是與你們居家裝潢的區別,然後告訴孩子怎麼拉,讓孩子多拉幾次。」
  「對了,剛才讓小強去廚房,你們怎麼還要先跟大島俊商量呢?」
  ●「當然要商量,凡是與孩子有關的事,都要徵求孩子的意見,這是對孩子的尊重啊!如果孩子有意見就要平等地協商啊!●」
  「平等地協商?如果你與孩子的意見相反,怎麼協商呢?」
  「就看孩子的意見是否合理,如果孩子的意見合理,當然應該按照孩子的意願行事。」
  「也對。」
  「比如週末我們準備去植物園,孩子說不想去,想去博物館。我們不該說:『不行,就是要去植物園。』」
  「那應該怎麼說?」
  ●「強行阻止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讓孩子認為反正什麼事都是父母做主,我說什麼他們也不聽,以後我什麼也不說了。最好的方法是,聽見孩子想去博物館,就要和孩子商量:『去植物園不用花錢,去博物館要買門票,你不是存了很多零用錢嗎?要拿出一些錢買門票。」●
  「哦!」
  「這樣孩子就會考慮,是不是要花自己的零用錢,如果他不想花的話,肯定會選擇去植物園。不管孩子做什麼選擇,從父母的角度來說,都給了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讓他自己去權衡得失,從而表現出父母對孩子的尊重。」
  「但這種尊重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是吧?」
  「是的,如果是一味地尊重,什麼都依著孩子,孩子要求什麼,父母都答應,那就不是尊重孩子,而是放縱了!當然了,尊重也是相互的,父母尊重孩子的建議,孩子也要尊重父母的提議,這樣才能有一個和諧的親子關係。」

 


◆教養鐵規則18:以詢問取代決定,以討論取代命令

 

  「爸爸媽媽,我就不客氣了,先吃了!」吃飯前,大島俊照樣先禮貌地打招呼,才拿起筷子吃飯。
  吃完飯,我放鬆了許多,因為我最怕的就是小強在吃飯時出什麼差錯,比如不小心把筷子掉到地上,或者不小心把碗裡的湯灑出來。
  「媽媽,你過來!」飯後,大島俊很神祕地把大島夫人與小強拉進了他的房間。
  「大島這孩子,怎麼把小強也拉進他的房間?」我有些不解。
  「簡老師,你先喝咖啡吧,客隨主便,不要瞎猜。」老公看我一臉疑惑,安慰道。
  不一會兒,小強抱著一大堆玩具,眉開眼笑地走了過來。
  「媽媽,好多玩具呀。」
  「是哥哥的玩具吧?」
  「哥哥說要送給我。」
  「不行,你可以在這裡玩,但是等一下離開時不能帶走!」
  「不用客氣的,簡老師,大島俊已經把這些玩具送給小強了。這些都是我以前買給大島俊的,如果大島俊不說把這些舊玩具送人,我們也不會把它們送人或扔掉的。」
  「呵呵,小強以前的玩具,我都是自己做主扔掉了。我們家房子小,孩子的玩具太多,會把家里弄得很亂。」
   ●「嗯,可是我不會這麼做。我們認為孩子現在不玩的玩具,以後可能還想玩,所以孩子的舊玩具、舊書我不會賣掉或扔掉。即使想賣或送人,在處理前,還是要 徵求孩子的意見,孩子不同意扔掉或送人的,我不會自作主張。等孩子自己決定放棄某件物品了,我們才會幫孩子處理掉。」●

 

  「老婆,我們今天真是不虛此行啊!」回家的車上,老公感慨萬千。
  「怎麼說?是不是小強抱回一大堆玩具?」
  「不是啊,是又學了一招!以後處理小強的舊玩具,要先徵求他的意見!不僅如此,凡事要多跟孩子協商,重視孩子的想法,例如幫孩子買衣服時,要帶孩子去,問他喜歡哪一件。當然,價格要適中。」
  「沒錯!也要注意與孩子說話的語氣。跟孩子說話時要多用商量的語氣,而不是命令的語氣,例如你今天必須把作業寫完,你這次考試必須考好等等。」

 

 

 


【摘文4】
PART4 
說教不如調教
──教出有愛心、有耐力、有修養的孩子
   日本人對孩子是因才施教的,孩子年紀不同,教育的重點就不同。孩子小的時候,多採取獎懲結合的「尼考彭」原則;孩子稍大一些,就採取放養政策,不僅對孩 子的一些行為比較寬容,也會鼓勵孩子攀樹爬牆、獵奇探險等,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鍛鍊的機會,而不是單純地靠說教。溫暖地守候,細心地聆聽,親切地交 流,言傳身教,孩子才會成為一個有修養、有愛心、有耐力的人。

 

 

 

「尼考彭」原則──獎懲結合,才能讓孩子均衡發展

 

現 在的華人父母,發現孩子犯了一些小錯,會認為樹大自直,孩子大了自然就會改正那些小毛病;但孩子做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父母就會對孩子大加讚賞。日本人一 向認為,表揚和批評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孩子做錯事時,父母會輕輕地敲一下他的手;如果孩子做得好,父母就會對他微笑,用微笑表示贊許。『尼考彭』就是一 種獎懲結合的教育方法。

 

 

 

  「吳麗,吃完飯我們去社區的小公園走走吧。」
  兩個孩子跑去健身中心玩,我與吳麗在公園裡一邊走一邊聊天,正好遇到小強幼稚園的同學小麗,也就是和小強打架的那個女孩。
  小麗與媽媽坐在一張長椅上,旁邊放著一個裝了零食的大袋子。
  「小麗,旁邊的大袋子你可以先抱著,讓位子給阿姨坐下可以嗎?」我停下來逗小麗,看她有什麼反應。
  「不行!」小麗看了一眼,再看看大袋子,很堅決地說。
  「小麗,讓阿姨坐一會兒吧,阿姨走累了。」她媽媽跟她商量道。
  「不!」小麗聲音更大了。
  「唉!」小麗媽媽無奈地搖了搖頭。

 

◆做錯了,輕輕敲手;做對了,微笑以對

 

  「哪有這樣當媽媽的,要是樂樂這樣,我早就罵他了!」我們走遠後,吳麗感慨地說。
  「日本人也會罵孩子?!」
  「當然啊,孩子犯錯一定要罵。日本人一向認為,表揚和批評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可是現在流行一種觀念: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也就是讚賞教育。」
  「讚賞教育?你知道『尼考彭』原則嗎?」
  「『尼考彭』?從來沒有聽過耶!」
  「●『尼考彭』是日本人教養孩子的原則。日本父母很少像華人父母那樣說教,而是採取調教的方法。●其中,『尼考彭』原則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尼考』是日語『尼考尼考』的縮寫,是微笑的意思,『彭』是輕輕敲擊的意思,是一個擬聲詞。」
  「『彭』是輕輕敲擊,是指日本人也打孩子?」
  「算不上打,而是孩子做錯事時,父母會輕輕地敲一下他的手;如果孩子做得好,父母就會對他微笑,用微笑表示贊許。『尼考彭』就是一種獎懲結合的教育方法。」
  「這種方法適合所有的孩子?」
  「當然不是,●『尼考彭』適合教育小孩子。對於大孩子,就要堅持『愛孩子,批兩次,表揚三次,教他五次,就會成才』的原則了。●」
  「明白了,其實就是獎懲結合,或者說是多表揚少批評。不過,現在的華人父母,批評孩子的少,讚賞孩子的多。發現孩子犯了一些小錯,會認為樹大自直,孩子大了自然就會改正那些小毛病;但孩子做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父母就會對孩子大加讚賞!」
  「嗯,但好孩子不全都是誇出來的。要知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挫折、失敗是難免的,犯錯也是不可避免的。
  讓孩子只在讚揚聲中長大,不一定有利於孩子的成長,還可能助長孩子的虛榮心。
  虛榮心強的孩子,如果事情做得不好,會設法討好父母,從而得到父母的讚賞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孩子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撒謊。」
  「撒謊?比如?」
  「例如孩子明明考了八十分,會撒謊說九十五分。」
  「嗯,現實生活中是有這樣的孩子。」
  「簡寧,樂樂與小強好像在和一個孩子打架!」吳麗突然叫起來。
  等我們趕到健身中心時,樂樂、小強與另一個男孩已經扭成了一團,我們費了好大的勁才把三個孩子分開。
  「小強,為什麼跟小朋友打架?」我問。
  「阿姨,我在跑步機上跑步,那個小朋友說他要玩,我說是我先來的,我玩一會兒就下來,可是他就用手推我!」樂樂說。
  「那小強又是怎麼回事?」
  「小強看他在推我,就去拉他,結果他就打小強,我就拉他,結果他又打我……」
  「小朋友,這就是你的不對了,誰先來的就先玩。你比較晚來,就要排隊,為什麼要推人、打人呢?」
  男孩低著頭,不說話。
  「算了,簡寧,我們家樂樂也不對,看人家孩子想玩,應該下來讓給他玩。是不是,樂樂,媽媽應該罵你吧?」
  「嗯,媽媽,我錯了,對不起!」樂樂低下了頭。
  「喲,誰說我兒子不對了,你們的孩子在跑步機上玩好一會兒了,還不下來,這個健身中心又不是為你家開的!」我與吳麗正打算帶孩子離開,沒想到那個小朋友的媽媽竟然大聲地對我們說。
  「明明是你家孩子推了我們的孩子,你應該好好批評他,怎麼反倒跟我們大聲?」
  「誰看見我們家孩子推你們的孩子了?我倒是看見你們兩個孩子打我們家一個孩子!」
  「唉,你怎麼這麼不講理呢?我朋友都念了自己的孩子,你還這樣說!再說,你家孩子沒受傷,我朋友孩子臉上還有抓痕呢!」
  「是啊,人家孩子臉上還有抓痕呢!」看熱鬧的人群中有人幫腔。
  「就是啊,別吵了!小孩子打架很正常,大人著急什麼啊!」
  那個男孩的媽媽終於不再說話,氣呼呼地拉著兒子走了。
  「小強,樂樂,我們去那邊玩!」我與吳麗帶著兩個孩子離開。
  「唉,孩子犯了錯,不管教自己的孩子,反而怪別的孩子欺負她家孩子,這樣怎麼能把孩子教好?」吳麗搖頭嘆息。
  「如果是你家樂樂動手推人,你會怎麼管教他啊?」
  「我要先讓他明白,動手推別人是錯誤的,要他向對方道歉。他如果依然不聽,我會更嚴厲地罵他!總之,要讓他明白自己做錯了,並且知道錯在哪裡,慢慢地他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教養鐵規則22:愛孩子,批評兩次,表揚三次,教他五次

 

  正在聊天時,收到老公的簡訊:「飯做好了,回家吃飯吧!不過,家裡沒水果了,你可以順路買一些回來嗎?」
  「走吧,陪我去買水果,然後就回家吃飯吧。」
  菜市場的人很多,賣水果的攤位在市場的最裡面,當我們經過賣菜的攤位時,小強突然喊了起來:「媽媽,那個叔叔的攤位下有兩個馬鈴薯,我去撿起來!」
  「我也去!」
  兩個孩子爭先恐後地去撿馬鈴薯,然後將馬鈴薯放在攤位上。
  「小朋友,謝謝你們。」
  「嘿嘿……不用客氣。」小強和樂樂笑著回答。
  吳麗對兩個孩子伸出大拇指,意思是「做得好」。
  從市場走出來,遇見一個騎自行車的老爺爺。他買了很多菜,前面菜籃裝得滿滿的,自行車後面也掛了很多袋子。他剛騎上車,後面的袋子可能沒綁好,幾個青椒滾落到地上。
  「爺爺,您的青椒掉了。」小強大喊。
  「我去撿。」樂樂說完,就去撿青椒了。
  聽見孩子們的喊聲,老爺爺停了下來,把青椒裝進袋子裡。
  「謝謝小朋友。」老大爺向孩子表達謝意,騎車而去。
  「吳麗,樂樂今天被罵了一次,被讚美了兩三次,表揚多於批評呢!看來『愛孩子,批兩次,表揚三次,教他五次,就能成才』很簡單喔!」
  ●「確實很簡單,不過,教他五次,就是要有耐心地一次次教育孩子,直到孩子學會做一件事或改掉一個壞毛病為止。」●
  「再多說一些日本父母的教育原則吧。」
   「嗯,在平時生活中,管教孩子要獎懲結合。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們既會犯錯,也會不斷地成長進步,批評孩子與讚賞孩子一樣,無論是對其完整人格的塑造, 或是促使他不斷進步,都具有相當積極的意義。●批評孩子時,語氣一定要溫和,最好是先肯定孩子的優點,再中肯地分析他的錯誤,並提出改正方法。●這樣才有 利於孩子逐步改掉不良習慣,強化優秀的特質。此外,不論是批評或是獎勵,都要就事論事,不能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隨便批評孩子,也不能因為心情很好而胡亂讚 賞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的批評和讚賞都是為了他好,並能虛心接受批評。」

 

 

 

【摘文5】
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讓孩子互相模仿,彼此學習

 

同樣的行程,在日本成長的孩子,不僅體力好,而且更懂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幫助團隊中的成員。這一點,永遠是華人父母與孩子需要學習的。

 


  沿著逶迤的山路前行,老公與兩個孩子在前面,負責確保孩子們的安全,我與吳麗走在後面。儘管吳麗一再強調沒有這個必要,老公還是不放心。
  連續爬了二十多分鐘,我有點累了,正好看見前面有一個座椅。
  「吳麗,要不要在前面休息一下?」
  「好,休息一下!真的有點累了!」

 

◆我喜歡跟你一起玩!

 

  爬山爬累了,再坐下來休息,真的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兩個孩子擺出各種姿勢,讓老公幫他們拍照。
  「叔叔,我幫你和小強合照吧?」
  「好的!謝謝樂樂!」
  「樂樂,我幫你和吳麗阿姨拍張合照吧?」
  「謝謝小強。」
  看到小強幫樂樂與吳麗拍照,我和老公很高興。這孩子最近的表現特別好。
  「老公,看來以後應該讓小強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你看,他和樂樂相處久了,竟然知道主動幫別人做事了。」

 

  ●「是啊,我們做父母的如果告訴他去做什麼事,他一定會覺得有強迫的成分。但是如果他看著同齡的小朋友在做某一件事,就會很高興地去模仿,這樣也容易學到一些東西。」●

 

  兩個多小時之後,眼看著就要爬到山頂了,而路也越來越陡峭。於是,我們放慢腳步。特別是兩個孩子,他們爬山的速度更是明顯慢了下來。
  「孩子們,再堅持一下,馬上就到山頂了!」老公幫孩子們打氣。
  「媽媽,我好累!」小強看起來有點不行了。
  「小強,我拉著你的手,我們一起慢慢爬。」樂樂道。
  「好吧!」
  看著背著小背包的樂樂拉著小強一起爬山,真是不得不佩服。
  同樣的行程,在日本成長的樂樂,不僅體力好,而且更懂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幫助團隊中的成員。

 

  堅持再堅持,在樂樂的幫助下,小強與我們一起爬到了山頂。站在山上,極目遠眺,只見遠處的青山層巒疊嶂。
  由於山上風很大,我們沒待多久就下山了。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安全,在山路崎嶇的地方,老公拉著小強的手,吳麗拉著樂樂的手,大家一起慢慢地走。所以下山的時候,我比較輕鬆。
  終於,我們爬下了最陡峻的山路,選擇了一個地勢較平坦的景點,坐下來休息。
  「孩子們,累了吧?」老公問孩子們。
  「嗯。」兩個孩子同聲答道。
   「我講個故事給你們聽吧。一天,有個年輕的姐姐去坐公車。一個老爺爺站起來,對那個姐姐說:『孩子啊,你坐吧。』姐姐就坐下了。坐下後,姐姐十分感激地 對老爺爺說:『謝謝你,爺爺,您是不是要下車啊?』老大爺說:『不是!』孩子們,你們猜一下,老爺爺為什麼會讓座給姐姐呢?」
  「因為老爺爺坐太久了,屁股痛?」小強猜測道。
  「一定是因為老爺爺不喜歡坐著,喜歡站著。」樂樂猜測道。
  「都錯了,我告訴你們吧,是因為姐姐手上的冰淇淋融化了,水一直滴在老爺爺的脖子上,老大爺沒辦法,才站起來讓座的。」
  「啊?原來是這樣啊!」吳麗與我十分驚訝地看著老公。
  「爸爸,那個姐姐為什麼不離老爺爺遠一點呢?」
  「那是因為她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不為別人著想。樂樂,這樣的人,你願意跟他一起玩嗎?」
  「叔叔,我絕對不會跟這樣的小朋友一起玩。」
  「小強,你呢,你喜歡跟什麼樣的朋友一起玩呢?」
  「爸爸,我喜歡跟樂樂一起玩,不喜歡跟小麗一起玩!」
  「為什麼呢?」
  小強不喜歡跟小麗一起玩,這件事他說過不止一次了,但我們一直沒問他原因。
  「爸爸,小麗總是要求老師幫她削鉛筆,拔河比賽的時候她老是偷懶,不用力,害我們每次都輸!媽媽,那次我跟樂樂下樓,和其他小朋友比賽跳繩,我們得了第一,小麗與小雪輸了……」
  「所以,和小朋友一起玩時,絕對不能自私地只考慮自己,而是要先考慮其他人,然後再決定是否要這樣做。」
  「嗯!」
  「嘿嘿!」聽小強說喜歡和自己一起玩,樂樂非常高興。
  跟樂樂在一起,小強確實能學到很多東西。但樂樂早晚有一天要回日本,到時小強還是得跟小麗、小雪等小朋友一起玩。
  所以,現在的關鍵不是小強喜歡跟誰一起玩,而是如何在玩樂中既加深他與其他小朋友的友誼,又能不斷加強小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教養鐵規則33:父母的命令比不上孩子之間的互動

 

  「簡寧,姐夫與孩子們都跑到前面拍照了,我們快跟上吧,不然,走散了,又要找來找去的,多麻煩啊!」
  「嗯,好的!」
  與吳麗繼續沿著山路下山,老公與孩子們正站在一池清水前拍照。不遠處的一棵樹下設有石桌石椅,我與吳麗朝那裡走去。
  走近才發現,石桌上散放著一些吃剩的水果皮、瓜子殼。我們正準備收拾一下桌子,兩個孩子跑了過來。
  「媽媽、阿姨,我和小強來整理!」於是,小強拿著袋子,樂樂把垃圾往袋子裡丟,轉眼間就將桌子收拾得乾乾淨淨。丟完垃圾後,他們又跑到水池邊去看魚了。
  「吳麗,你這次帶樂樂回國,對小強影響很大啊!」
  「呵呵,孩子們在一起,自然會受影響,還好樂樂沒有帶壞小強!」
  「樂樂對小強的影響都是正面積極的啊,例如他現在很喜歡和樂樂合作,一起做事。不知道樂樂離開後怎麼辦?」
  「當然是要讓他多跟其他小朋友玩啊!要選擇那些有合作意識的小朋友交往。有一些孩子依賴性強,事事依賴別人,最好不要讓小強與這些孩子經常來往。如果非要與這些孩子相處,就要提醒小強多謙讓,多做事。
  小強很聰明,做事能力也強,一定要提醒孩子與其他人相處時,大家必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共同的成功,獲得雙贏。如果只想著所有成就都是自己的功勞,就不會有人願意和你合作,自己也不能獲得成功。
  有些孩子在家時,溝通與表達能力都很好,但一到人多或陌生的場合,就會很緊張,手足無措。所以,●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在人多的場合會緊張,就要鼓勵他主動接觸一些人或鼓勵孩子自己解決難題,培養孩子的膽量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柏兒 嚕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